简述齐建梁先生的绘画
发布时间:2019-01-02 浏览:3152次
绘画:有灵魂,才有生命
——简述齐建梁先生的绘画
沙马
齐建梁先生在和笔者谈到中国写意花鸟画时,热血沸腾,充满激情,整个的精神状态神都浸润在绘画艺术氛围里,可以说达到了“忘我”的境界。正是这“忘我”的境界使他在绘画艺术里默默耕耘了几十年,且乐此不彼,孜孜以求,不断向更高的艺术领域迈进。
中国画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,她植根于华夏文化沃土,跨越不同的时空,历经不同的阶段,形成了融汇名族文化素养,思维方式、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完整的艺术体系。具有了独特的绘画语言和审美特征。她所体现出的艺术美,蕴含和昭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和宇宙意义的最高境界。中国画追求画外的意境创造,以诗入画,一画入诗,这正是其耐人寻味的重要原因之一,也正是写意画最能充分体现中国传统美学的特点。他们或言其志,或寄笔墨抒其情,从而形成一种“缘物寄情,物我交融””的艺术效果。
齐建梁先生的作品,在中国传统绘画精华中汲取的营养,丰富自己,并融入了个性化的思想和审美情趣,体现出他人生的感受、生活态度、现实经验和对人生的思考。为此他绘画中的梅、兰、菊、竹,都体现出其坚贞高洁的象征,以及他对事物的理解。他以寓兴、写意、提炼、心象为手法,或以直抒胸臆的墨法,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情境及顽强的生命力,或以曲折往复的笔调,呈现出悠远的意境和美的存在。体现出他对中国画精神的继承和发展的努力方向。
笔者以为,齐建梁先生无论是花鸟画,还是山水画都浸润着他对自然的感悟和事物的再创造。他是在用心绘画,用灵魂渗透,用精神触摸。他绘画中每一朵花,每一棵树,每一片叶子,每一只鸟,每一条河流都闪烁出生命之光,流动着诗意的韵律。体现出了“缘物寄情,物我交融”的境界。在具体的绘画创作中,他以形写神,形神交融,在似与不似之间,传达出奇思妙想和审美的丰富性和。笔法上或直接,或含蓄。结构上或渲染,或留白。层次分明,错落有致,具有一定的阅读感染力。
面对绘画艺术,齐建梁先生是一个善于思考,不断进取的人,孜孜以求的人。绘画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。他努力在绘画中体现自己对物象深度的感知,对现实本质的体会。对内心目标的追求。他希望自己的作品里有温度,有血液,有灵魂,创造出一种新生命的存在。仔细观赏他的作品,就能感受到他绘画里流动出意境的气韵,彰显出心灵的跳动,呈现出“动中有静,静中有动”的艺术之美。他尽力在为自己笔下的每一个事物中,注入鲜活的生命,家园的温暖,自然界的诗意,努力抵达“内容美、形式美、艺术美”之境界。
他认为:中国传统绘画,具有丰富多彩绘画语汇,奉行“人法地、地法天、天法道、道法自然”的法则。因此,在艺术具象和抽象之间,中国艺术有了中庸之道——“写意”之源,物性、心性、天性开始了新的结合点,它必然会呈象、不离象的无象或曰大象无形,天性和心性在物性之中,物性、天性、心性构成了物我两忘的非象之象的“天人合一”最高境界。
齐建梁先生虽然年过六十,但他的心理年龄还处在四十岁左右。笔者理解为这是他的艺术年龄。在交谈绘画中,他真洋溢出青春的活力,精力充沛,声音洪亮,思维敏捷,浮想联翩。他满怀激情的告诉笔者:在绘画里,注重展现大背景下新时代的民族之灵魂,以大野雄浑的自然景观为载体,在花鸟画中开辟一条大气象、大领域、大境界之路。这是我的理想,也是我追求和奋斗的目标。